比生活重要的,是生活方式
文/空白中的独舞 图/堆糖
(资料图)
-1-
二十岁以后,我们爱上了谈生活、谈情怀。即使口袋里穷得叮当响,我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地去谈。毕竟,谈生活和情怀是不需要钱的。
想那些年,还是个穷酸学生时,一块钱掰成两半花,买两个馒头,就着白开水,就是一餐。岁月清苦,却不曾觉得苦。左手馒头,右手白开水,走廊里,和室友大谈生活、大谈情怀。
我说,以后我就想过小资的生活,可以朝九晚五,也可以浪迹天涯。我会努力赚钱,赚一麻袋钱。安静时,就捧一本书、泡一杯上好的铁观音,坐于案前,静心品书。想疯狂时,也有足够的钱可以让我只背个包就能仗剑走天涯。不用大包小包带很多衣服、带牙刷、带鞋子、带毛巾等各种用品,没有就买。
然后,生活中除了读书、旅行,还要有闲钱去参加各种我想学的特长班,比如想报一个5000块钱的口语班,我可以眼睛不眨一下就刷卡报名,而不是像以前一样,东拼西凑,借了12个人,凑齐了5000块钱的学费。
那时候,一边大口地啃着五毛钱一个的白馒头,一边豪情万丈地畅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。那时候,没钱谈生活,那就叫有情怀。
毕业后,果不然,我真的朝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在迈进。比如我现在赚钱了,只不过还没赚到一麻袋就先欠了四五千了;比如朝九晚六,只不过有时一个月加班能达40个小时;比如还在阅读,只不过喝得尚且还不是上好的铁观音,而是13.5元一盒的立顿红茶;比如今天早上还啃了一个白馒头,只不过,这个馒头贵,得一块钱。
谁说,我不是在按照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迈进呢?只不过,我还在温饱阶段。而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是小资的。没有先天优渥的条件,谁不是从温饱跨向了小资呢?我还年轻嘛,一步步来啊。
年轻,穷,都没关系,都可以谈生活,谈生活方式,谈情怀,谈梦想。所以,当我昨天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时,甚是惊喜。
上周,拿到这本书时,噗嗤一声,笑了出来。没想到,一个大男生,选了这样一个粉嫩嫩的封面。不过,作为粉控的我而言,还是由衷地喜欢。
-2-
谈到生活方式,他说,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;生活方式,即你排列你生活日常的模式、尺度和基于你一人而构建的仪式。
当初他接这本书约时,他觉得自己才二十几岁,哪有资格谈什么生活方式。他的编辑说:二十岁有二十岁的生活方式啊。于是,他就开始写,没日没夜、近乎痴狂地写他所过活的生活方式。
他说:
大一。混吃等死,偶尔参加一两个兼职,跑跑小的音乐公司,妄想一朝成名,变成下一个许嵩或方文山。白天就看看看闲书玩手机,晚上就回忆高中生活,写写文章。偶尔借两本书,读读余华、莫言、阿城。
大二。混吃等死,课有的上有的不上,期末大多采取突击方式。爱上打排球,常去球场,闲时看电影。读书,多集中于尼采叔本华,日本史和人物传记。
大三。混吃等死,吃了谁,睡了吃。做得最多的事,就是读书,常泡图书馆,也写小说。
大四,混吃等死,重复大三的生活。不同的是,写作的计划中多了剧本。
回首整个大学四年,他说,浑浑噩噩的生活着,只有两点成绩:
一、读了二百五十本书。
二、写了一百万字,小说居多,余为散文、诗歌和剧本。
中国每年几千万大学生,上至985、211,下至大专职业院校。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大学的不在少数,能在四年虚度的光阴里还能坚持一两个有益的兴趣爱好的,鲜矣。
他从自谦的角度说,他整个大学都是在混吃等死的状态。谁若信了,也太不懂江湖了。
二百五十本书、一百万字,还常在一些传媒公司实习,噢,还谈了恋爱,整个大学的生活方式,极简而又丰盈。
-3-
读着他写得书,品味着他的生活方式,我看到了处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生活态度,一种我曾幻想过却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经验、一种人生态度。
我欣赏他的这类生活方式,却也不曾后悔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他大学四年的生活方式用极简而又丰盈来诠释,那么,我的四年便是多彩也丰盈。
大一。好好学习,认真读书。大一时满脸痘痘,还土得要命。申请了好多的社团,在面试环节全部败北。于是,缩在图书馆里,好好学习,认真读书。那时,什么书都拿来读,只要自己喜欢。
大二。拼命折腾,半校半社。大一没社团肯招纳我,于是喔大二就和伙伴们一起创社团。整个大二,一半时间在校园,一半时间在社会摸爬滚打,整个大学城里的每所高校都混熟了。业余时间,还背包有了很多城市。
大三。可劲学习,可劲工作。退了社团,一心学习、阅读。业余时间,长年跟在教授后面,帮教授一起开公司。那时,做什么都拼命,学习如是,工作如是。
大四。一边毕业,一边阅读。整个大四,属于大学四年里读书读得最多的一年。长到大四的这般年纪,觉得阅读胜过一切外在的娱乐形式。越读,越觉得自己读不够。也在大四着一年,因为阅读和写作,自己的三观慢慢成熟、逐步趋于稳定。
我的整个大学,似乎并没有可以量化的成绩。但我自己活明白了一点:我不后悔自己的大学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,我的内心是越来越丰盈的。
生活方式,本就是个人的选择,无所谓高尚或卑贱。只要是适合自己的,就好。不喜欢现有的生活,那就改变。如果连自己的生活方式尚不会编排,那你还能干吗?
4
很喜欢封面上的一句话:我们终其一生,是要摆脱他人得期待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做真正的自己。
前路漫漫,且行且修,编排自己的生活方式,活出自己的色彩,是一件幸福的事,哪怕你期待的生活方式只是劈柴、喂马、做饭、爱一个人。
(完)
我是独舞,承蒙喜欢!
温柔又理性,励志又深情!
标签: